烟花巷陌,依约丹青屏障。幸有意中人,堪寻访。且恁偎红倚翠,风流事,平生畅。青春都一饷。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。
有人说,柳永的词格调不高。确实不高,单看上阕的牢骚话倒是觉得不错,尤其是“才子词人,自是白衣卿相”,把柳永对自身才气的自信和对落榜$^{[1]}$的不甘展现的淋漓尽致。然读到下阙的时候,格调开始逐渐走低。当读到“青春都一饷”的时候,我期待着作者漂亮的结句来点睛,却等来了一个“忍把浮名”。这就很操蛋了,若是只有“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”已是下乘,加上“忍”字便是落入下下之流。于是整篇词的情感变化变成了:自闭了—>尝试想开—>我又自闭了的过程。有人给这首词打上了豪迈的标签,但是在我看来,所有的豪迈都毁在了“忍”字上。
这是柳永的早期作品,大概更能够和年轻人产生共鸣吧,我认为这首词的动人之处,在于真实。你看作者的语言:“如何向”、“争不”、“且恁”,失意了,发发牢骚。但是牢骚发完,该伤感还得伤感,绝不为了格调来一个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。烟花巷陌,是柳永寻欢的场所,他要去找他的意中人,诉说心中的烦闷。但是这还不够,最后还要酸一把、嘴硬一下,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。这个毁了全词文学价值的字,是柳永真情的流露,让我们能够感受柳永的内心,体会柳永的性情。也是这个“忍”字出来的时候,我发现了我和柳永性格上的相似,这一刻,我们仿佛成为了相识多年的旧友,这种感觉太美妙了。(颇有小杠精找朋友的感觉)
[1] 现在好像大部分理解为未中状元,我认为落榜更加合适一些。